美國德州(Texas)的奧斯丁市有一處非常壯觀的旅遊景點:在議會大橋上,每年3月中旬到11月之間,人們可以目睹數百萬隻墨西哥游離尾蝠劃過傍晚的天空去覓食。這一個旅遊熱點,蝙蝠壯觀的場景每年為奧斯丁市帶來數百萬美元的收益。
移棲物種公約的執行秘書Elizabeth Mrema表示:「蝙蝠每年的遷徙路程可達4,000公里。非洲規模最大的哺乳動物遷徙,是每年800萬隻果幅從非洲各地飛往尚比亞的旅程,這一壯觀現象還有待科學家進一步研究。"」
除了南北兩極和少數幾個與世隔絕的海洋地區外,地球各處都有蝙蝠的蹤影。自5,000萬年前以來,蝙蝠已開始在地球生活。目前,蝙蝠的數量占全球哺乳動物的近四分之一。
現有記載的蝙蝠共有1,100多種,但在馬達加斯加、英國、菲律賓、剛果民主共和國和科摩羅群島等地,蝙蝠的種類仍有待進一步考察。
2011年「蝙蝠年」將與聯合國的國際森林年並行展開。在溫帶和熱帶森林中,蝙蝠幫助種子傳播、傳授花粉,維護了相當於地球三分之一面積的森林。為使蝙蝠種群數量保持健康穩定,確保森林和林地生態系統平衡發展,我們必須採取可持續的林業管理措施。
近幾十年來,蝙蝠的數量經歷了驚人的下降。雖然保護工作不斷加強,但超過半數的蝙蝠物種已被自然保護聯盟視為「瀕危」或「易危」。棲息地消失和破壞,冬眠場所受人類干擾、都市化加劇、疫病傳播等,都加重了蝙蝠面臨的威脅。2006年以來美國爆發白鼻綜合症,50萬隻以上的蝙蝠死於這種疾病。
世界各地的蝙蝠都需要進一步的保護。許多人並不知道蝙蝠為環境提供著寶貴的服務。例如,水果種植業 - 熱帶經濟的重要部分 - 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果蝠的生態貢獻。在人類食用的植物中,約有134種部分或全部依靠蝙蝠來傳播種子或授粉。
蝙蝠年的名譽大使 Merlin Tuttle 博士是一位優秀的生態學家和野生動物攝影師,也是國際蝙蝠保護組織的創始人。他說:「蝙蝠是被人類誤解和傷害最多的物種之一,因為牠們只在夜間活動,且其行蹤不易被人觀察和理解。」。「許多蝙蝠都以夜行性昆蟲為食。這些昆蟲有不少就是讓種植農產品和樹木的人每年損失數百億美元的那些昆蟲。如果蝙蝠的數量下降,對殺蟲劑的需求將會增加,進而使稻米、玉米和棉花等重要作物的成本隨之上升。」
2011年,蝙蝠年活動將使上述問題得到關注,而歐洲蝙蝠保護協定也將於2011年慶祝協定簽署20周年。歐洲蝙蝠保護協定最近通過了一項新的擴充條款,將其管轄範圍擴大到53個物種和除歐盟以外的另62個國家,包括北非和中東的14個新成員。
9月20至22日,歐洲蝙蝠保護協定在布拉格舉行會議,期間發表了新的研究報告,報告顯示歐洲蝙蝠是唯一滿足了聯合國2010年生物多樣性目標(大幅度降低生態系統和物種損失速度)的物種。
許多政府和組織已表示有興趣參與蝙蝠年活動,其中包括各個歐洲國家以及美國和古巴等。世界動物園和水族館協會也同意作為合作夥伴參與活動。
環境專家日益認識到蝙蝠是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健康程度的指標物種。蝙蝠年活動將鼓勵世界各國人民參與保護蝙蝠,使最美麗的「夜空舞者」能一如往昔的贏得人們的讚嘆,同時繼續為全球生物多樣性提供寶貴的貢獻。[2]
|